【倡議圈活動】回到夢想起點 分享臺灣孩童改變世界的故事 前進印度2023 DFC世界孩童高峰會
「成爲你想看見的改變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這是印度聖雄甘地的名言,因着這個「自己能夠創造改變」的理念,2009年,印度河濱學校校長 Kiran Bir Sethi(吉蘭‧貝兒‧瑟吉)發起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 簡稱 DFC 挑戰),邀請全球孩童與教育工作者用創意解決身邊問題,並創造舞臺讓世界看見孩童改變的力量。
DFC 學習法在全球共有 70 幾個國家響應,而十幾年過去,每年的 DFC 世界孩童高峰會 ICCGS (I Can Children’s Global Summit)總是吸引超過 40 個國家參與,讓孩子站在舞臺上分享他們的挑戰故事,創造了世界級、獨一無二的的全球孩童交流盛會。2018年,臺灣團隊首度承辦全球高峰會,讓國際級的孩童交流在臺灣發生,近年因爲疫情因素轉爲線上,終於在今年 2023 年12月1日-3日重啓實體交流活動,並重回DFC 發源國印度!
遭爆讓白冰冰節目停播 楊繡惠回應「我沒有那麼厲害」揭被抹黑內幕
因爲深受瑟吉校長啓發,我與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臺灣)的夥伴們自2010 年將DFC 教育理念引入臺灣,多年來超過 8,000 位臺灣孩子參與 DFC 挑戰,共計解決近 1,500 個周遭問題,內容橫跨生態環境、改善不平等與創新教育等永續議題。在全球舞臺上,臺灣孩童的創意從不缺席。這次,我們終於回到一切的起點 — 印度,我的內心很激動,也有種帶孩子、帶着團隊再次做夢的感覺。
響應全球DFC教育革新 臺灣持續輸出經驗
繼印度發起DFC學習法後,DFC臺灣是僅次於美國率先響應的團隊,在這場全球DFC教育改革社會運動中,很榮幸地,由於 DFC 臺灣在非常早期就加入國際陣容,屬於發展穩定且推廣經驗較豐富的團隊,臺灣一直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並且持續至今。我們陸續引導、陪伴(hand-holding)其他國家成立團隊,如日本、不丹與辛巴威等國。常常在這樣的陪伴中,我們會更加燃起成立的初衷,砥礪彼此前進。
臺灣DFC學習法的在地紮根很特別,我們是全球唯一系統性培力DFC種子教師與種子學校的國家,讓DFC學習法不僅是單次的挑戰活動,更能在教育現場被實踐,甚至走入整體規劃性的課程中,嘗試在臺灣教育革新路上加入更多元的教學方法與視角。
今年高峰會期間,DFC臺灣負責規劃全球教師交流工作坊,帶領各國教師交流教學資源、教育議題與學習法的深化等,對於 DFC 臺灣團隊而言,除了面對面的交流、增進國際團隊間的友誼外,我們也能借此引進 DFC 國際資源,並且學習每個國家不同的運作模式和推廣方式。
改變在地,影響全球(Local Change, Global Impact)
2023 DFC世界孩童高峰會的主題爲「改變在地,影響全球」(Local Change, Global Impact)正體現了在地改變的力量,我們相信孩子主動發現、動手改變的一小步,都能爲世界不同地區帶來正向的影響。透過交流,不同國家的孩子可以交流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原來這樣是做不到的,或這個方法在那個國家無法完成,我這邊可以如何修改元素去完成。
這次孩子們將在全球舞臺上帶來兩個動人的挑戰故事,分別是花蓮縣宜昌國小的「尋找消失的鳥踏石漁村」與桃園市霄裡國小的「變頻福壽螺卵清理槍」,我相信孩子們這些挑戰歷程與精神可以喚起各地的共鳴,用心感受生活周遭的問題,動手去做,擁抱每次的失敗經驗進行調整,在最後的成果中看見自己改變(I Can)的力量。
宜昌國小師生團隊曾有陪伴特教班同學淨灘的經驗,今年原本想延續同樣的活動,卻遇到Covid-19疫情,爲了讓特教班同學也能深入體驗海洋、減少對戶外環境的恐懼,挑戰團隊發揮創意自制「有聲電子繪本」,收錄花蓮美麗的海景、海浪的聲音,撿來鳥踏石辦理漁村體驗展。突破各種關卡,一起完成特別的海洋體驗。
桃園霄裡國小師生們觀察校門口「福山宮生態埤塘」水質惡化,在清理埤塘的過程中,發現福壽螺暴增是關鍵的問題。透過不斷地腦力激盪與實驗,師生自制了直接吸取埤塘水源、配備鋰電池的「變頻福壽螺卵清理槍」。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成功清理水生植物上的福壽螺卵。記錄師生挑戰過程的「把水種迴心裡」短片,更吸引超過5,000人觀看,擴散挑戰影響力,讓更多人關注周遭生態環境。
小王子麪、泡芙、麻糬一字排開 等不及與世界交流
這幾個月,我們與孩子們一起準備前往2023 DFC世界孩童高峰會,我們在行前會培訓孩子、教師分享自己的挑戰故事,介紹印度禮儀與文化、城市景點,孩子們與老師都非常興奮。
这鱼叫“苦憋死”,俗称“屎晃皮”,曾经用来喂鸡鸭,现在很难找
用英文發表挑戰的歷程固然讓孩子們非常緊張,但活動中多場文化交流更讓孩子們期待,孩子們帶着臺灣零食小王子麪、泡芙、麻糬,還有童玩陀螺要跟其他國家的孩童分享。這種想要與世界分享的渴望,驅動着孩子不斷練習,花蓮縣宜昌國小林嘉琦老師分享:「班上孩子多年前曾經許願,有朝一日要把花蓮的故事帶到世界。我們即將啓程回到 DFC 起源地印度河濱學校,對孩子而言,不僅是個朝聖之旅,更是個實踐、完成夢想之旅,期待旅程將帶來的一切美好。」
鼓勵孩子圓夢,我要特別感謝全漢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研華文教基金會、飛達旅遊的贊助支持,聯合線上、倡議家的媒體協力,讓我們帶着孩子前往世界舞臺,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孩子改變世界的力量。
因爲疫情關係已經好久沒有跟全世界的夥伴見面,這次真的很開心可以帶着孩子、老師一起回到印度河濱學校取經,實體交流與擁抱的溫度是任何線上活動都難以取代的體驗,也期待可以爲臺灣帶回更多世界的經驗。
手握9篇Nature/Science!“95后”天才少年曹原,拟入职加州大学
即時掌握DFC臺灣的印度行,11月29日到12月3日請鎖定DFC臺灣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YCAA.DFCTaiwan。支持更多孩童挑戰創意行動,請上https://tycaa-dfctaiwan.com/5eu4r6。
【DFC學習法簡介】
Design for Change 的教育理念發源於印度河濱學校,至今全球有超過 70 個國家響應以設計思考爲基礎的 DFC 學習法。2010 年,協會發起人許芯瑋取得授權,成立DFC 臺灣。推動DFC挑戰、種子學校、種子教師等多種彈性課程與教案,讓孩童體驗解決問題的行動歷程,探索擅長能力。更協助編撰社會科教材,研發SDGs 教師手冊、教具,至今影響超過上萬名孩童、教師與三千位家長。
2018年,臺灣團隊首度承辦全球高峰會,讓國際級的孩童交流在臺灣發生,近年因爲疫情因素轉爲線上,終於在今年 2023 年12月1日-3日重啓實體交流活動,並重回DFC 發源國印度!
DFC 臺灣在非常早期就加入國際陣容。陸續引導、陪伴其他國家成立團隊,如日本、不丹與辛巴威等國,持續輸出臺灣經驗。
因應疫情,宜昌國小師生團隊爲了與特教班同學一起體驗海洋,發揮創意自制「有聲電子繪本」,收錄花蓮美麗的海景、海浪的聲音,撿來鳥踏石辦理漁村體驗展,把海帶進校園。
Take action!加入《倡議+》